近年来,我市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职责、强监管,聚合力、促共治,控风险、保安全,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水平显著提高。

高站位高位推,党政同责压得“实”。党政同责落实早。早在2017年,我市就出台了《关于推行食品安全党政同责社会共治的实施意见》,明确党委领导责任、政府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社会各界协管责任,建立责任清单。在全国率先推进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市四套班子领导带头,市、县、乡、村四级1863名干部包保市场主体11344家。

重投入重保障,能力建设提升“快”。市、县(区)政府积极落实属地责任,加强人财物保障,先后投入创建经费6亿余元,出台全省第一部农贸市场地方标准,近3年投入5亿余元,全覆盖改造或新建城区农贸市场24个,全市食品法定抽样检测量达到每千人6.1批次以上,抽检覆盖率、人均抽检量全省最高。

全链条全过程,监管执法注重“严”。从田间地头到商场市场、从工厂到餐桌,全覆盖、全过程、全链条加强监管,坚持“四严”保安全。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全系统力量,开展“地毯式”扫街督导行动,对11000多家食品经营户开展7轮全覆盖检查,排查问题1600余个。近3年全市查办食品安全违法案件490起,侦办食品类刑事案件76起,起诉81人。

精致建精心管,食品产业风景“美”。打造精美小作坊。创建小作坊示范区两个、示范点20个,实现“集中生产、集中排污、集中监管、集中检测”。打造精美小摊贩。率全省之先出台《地摊经济政策试行办法》,推行小摊贩备案管理,划区集中经营,统一规范管理,已备案登记的“三小”食品加工经营单位1856家。打造精美绿色食品。推广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建立蔬菜和水稻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点36个。全市拥有“三品一标”农产品94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新余蜜桔)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

创精品创样板,示范引领作用“显”。投入540余万元建成集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日常监管、实时监控、远程指挥、数据分析、检查执法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指挥中心,将重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全部纳入,开启智慧监管新模式。建立全省第一家向群众免费开放、免费检测的市级食品快速检测便民服务中心,4个县(区)同步建立,将生产企业、餐饮单位、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全部纳入,每年可为群众提供1万多批次的免费食品快检服务。2021年8月建成以来共开展快检72332批次。

广发动广参与,共建共治合力“强”。坚持全员发动、齐抓共管,构建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监督监管新格局。聘请15名媒体记者任食品安全监督员,构建新闻媒体食品安全监督网络。成立食品安全协会,会员单位124家,通过协会发布食品安全诚信宣言、开展从业人员培训、组建食品企业联盟等活动,引导带动食品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行业自律,提升行业整体安全水平。仅2022年全市就制作宣传单50万张、发放宣传围裙20万条,营造了食品安全共建、共治、共享浓厚氛围。